返回

我爹是崇祯?那我只好造反了

首页
日/夜
全屏
字体:
A+
A
A-
第三百二十七章 李自成又搞事情了?(3 / 3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

而南方相对安稳,就算偶尔会有天灾人祸,百姓们的日子也不至于过不下去,所以就算李自成去了南方,南方的百姓也不会愿意跟他造反的。

综上所述,李自成从未有过去南方一带的念头,他只想在北方发展。

画面再次回到潼关。

想明白了李自成即将要做的事情之后,潼关的一众武将顿时不由得都松了口气。

因为在他们看来,他们的任务只是守住潼关,而李自成眼下撤走,那么潼关也就安全了,也就是说他们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?

反倒是孙传庭一脸的忧心忡忡,因为他心中清楚,要是让李自成进入四川的话,那么李自成就会彻底占领四川,到时候事情只会更加麻烦。

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李自成在四川站稳脚跟后,势力不断壮大,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场景。

再者说,如今的四川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了,最能打的白杆兵也被调到了京城和宣府,这就代表四川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可以抵挡李自成了!

想到这里,孙传庭的眉头越皱越紧,眼神中满是忧虑。

片刻之后,孙传庭突然开口道:

“传令下去,派人时刻监视闯贼的一举一动,如有任何情况,速速来报!”

“另外,派人即刻通知河南周边的省份,让他们即刻调遣军队追击李自成入,另外再派人去四川传信,让他们一定要阻止李自成入川!”

众人听到这话,瞬间收起了之前的庆幸之色,然后赶忙应道:

“遵命!”

随后纷纷领命而去。

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,为什么这个时候孙传庭不派人去阻止李自成呢?

毕竟眼睁睁的看着李自成带着大军向四川进发,而他却无动于衷,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?

但其实孙传庭还真没法这么做!

一来是因为如今潼关城内投降的农民军实在是太多了,足有十二万之众。

这些投降的农民军虽然已经归顺了朝廷,但孙传庭心中清楚,他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,随时都有可能爆发。

所以,他必须要派遣军队来看住他们,防止他们再次叛乱。

这就导致孙传庭如今能动用的军队其实并不多,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三万人而已。

而这两三万人面对李自成的四十多万大军实在是少得可怜,真要打起来的话搞不好一个照面就没了。

万一到时候李自成再来个回马枪,然后潼关没了,这可怎么办?

所以孙传庭不敢冒这样的险。

再者说了,眼下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李自成的大军在开拔的时候突然又驱散了十几万的农民军。

这些农民军有三万左右是奔着潼关来的,其他七万则是向着四面八方扩散,也严重阻碍了明军的行动。

而这,其实就是李自成之前所谓送给孙传庭的‘一份大礼’了!

李自成心里清楚,在这个时候想要从潼关入川,仅仅只是携带两个月的口粮肯定是不够的,到时候说不定几十万大军都会饿死在山里。

所以他必须准备三个月以上的口粮!

可他们的粮食只有两个月的,怎么才能变成三个月呢?

答案很简单,那就是减少吃饭的人数!

于是乎,李自成下定的决心,那就是缩减一下农民军的数量!

李自成这次差不多驱散了十五万左右的老弱病残,只留下了三十万左右的青壮年跟随他一起入川,这才有了眼下这幅场面。

而这么做也有两个好处,一来是可以节省粮食,保证这三十万人可以顺利入川。

二来是可以让这些农民军拖延明军的行动,让他们无力来阻挡自己入川!

不得不说,李自成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!

与此同时,简单的吩咐了一下守将的将领之后,孙传庭即刻返回书房,提笔又写了一封密信,然后让人八百里加急将密信送去了京城。

毕竟李自成入川这件事情非同小可,必须要第一时间通知朝廷,好让朝廷尽快决断!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