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爹是崇祯?那我只好造反了

首页
日/夜
全屏
字体:
A+
A
A-
第三百二十八章 这小冰河时期,真是他妈的太冷了!(2 / 3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

除此之外,崇祯还下旨向京城内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‘寿米’!

每人大米一斗,肉三斤!

百姓们得了实惠,自然也是欢天喜地。

除此之外,京城这边再也没有其他大事儿发生。

这其中最主要的缘由,便是因为在古代每到寒冬腊月之时,由于气温低、农活少,百姓的生活节奏会显著放缓。

即便是平日里最为辛劳繁忙的农夫,到了这般时节,也会进入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。

毕竟天寒地冻的,实在是没什么活计可做了。

因此就连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,运转起来也似乎迟缓了几分。

不过总的来说,今年的冬天相较往年而言,确实是好了无数倍!

因为随着蜂窝煤的普及,寻常百姓家中也能烧得起热水、吃上热饭了,再也不必像从前那般,在寒风中瑟缩着忍受冻饿之苦。

再加上各种生活物资的价钱还算平稳,百姓们的日子倒也过得去。

故而近来这段时日,京城之内倒也算是难得的安宁祥和,大有盛世的摸样。

不过当然,这种事情只发生在京城。

至于京城之外的地方,朱慈烺暂时可就鞭长莫及了

画面来到东宫。

不得不说,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着实是闲得有些发慌了。

他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懒得出门,就窝在东宫里猫着过冬。

原因也很简单,那就是这个时候实在是太冷了!

冷的他都不想出门。

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小冰河时期的威力,毫不夸张地说,这几天的温度最低的时候都能达到零下三十度了!

虽说他穿越之前也是一个北方人,但那个时候的温度可没有现在这般夸张,冬天最低的温度也就零下十度而已。

这突然一下子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十度,他实在是有些扛不住。

所以基本上只要没什么要紧事,他都是待在东宫里,哪儿也不想去。

这时候,他心里难免一阵感慨。

还好自己是穿越成了太子,这要是穿越成普通人,在这明末这动荡又寒冷的时节,怕是早就被冻死了。

突然就在这时,朱慈烺的思绪突然一转,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,然后冲着站在一旁的马宝问道:

“早上的奏疏送来了吗?”

马宝听到这话,赶忙像是小鸡啄米似的点头:

“送来了,送来了,奴婢这就去拿。”

说完这话,马宝便匆匆忙忙地打开房门,像一只敏捷的小老鼠一样溜了出去。

房门刚一打开,便有一股冷风“呼”地一下灌了进来。

不过好在朱慈烺距离门口较远,再加上门很快又被关上了,所以这股冷风并没有吹到朱慈烺身上。

最近这一段时间,朱慈烺最关心的就是京城之内有没有人冻死了。

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,每年冬天的时候,京城都会冻死不少人。

比如崇祯元年的记载,京师大雪,深丈余,房屋压倒,九门每日抬出冻尸数百,贫民无炭薪,裂棺木为炊。

翻译一下就是:

京城下了场极大的雪,积雪深达三米多,压塌了许多房屋。

每天从北京的九个城门往外抬出数百具冻死的尸体,穷苦百姓买不起木炭取暖,只能劈开棺材板当柴火烧饭。

再比如崇祯七年的记载,冬夜,乞丐聚焚紫禁城外筒子河柳树取暖,晨起悉冻僵如塑。

翻译一下就是:

在寒冷的冬夜,一群乞丐聚集在紫禁城外的筒子河边,焚烧柳树的枝干来取暖。

可到了清晨,却发现他们全都冻死了,身体僵硬的宛如一尊尊塑像。

这些事情,只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心塞!

所以自从下雪之后,朱慈烺就特意下了一道旨意,让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加强巡逻,并且每天早上都要写一份类似‘工作总结’的奏疏。

这些奏疏的内容也很简单,都是关于京城之内百姓的过冬情况。

比如有没有发现百姓饿死或者冻死的情况。

他心里想着,自己都穿越了,而且穿越成了大明太子,要是在这个时候还有百姓冻死或者饿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的话,那可就太打脸了!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